新的人才选拔上来,这些尸位素餐的老人,必然要给新人让位置。
这样做的阻力极大。
如果不是国事已经艰难到拖不下去的程度,这项政策出台之后,还没有选拔到足够的人才,朝廷就已经内乱了。
鲁侯侯平玉拿出几份已经挑选好的信件。
“王上,这些信件给出关于民政、军事、外交等多方面的建议,或是解决朝廷难题的计策。
一些建议极具可行性,但这些建议落地也需要一些时间。
臣建议王上着重了解这个计策。
这个计策有些大胆,但能最快解决我们现在遇到的难题。”
襄王苏振兴听到鲁侯侯平玉着重推荐一项计策,他的兴趣立刻被勾起来。
他打开信件,开始观看这封信。
他在看信的过程中,本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,开始出现复杂的表情。
襄王苏振兴看完之后,感慨道:“这人可真是大才,完美利用我国的长处,直接攻打赵国的死穴。
这项计策真的成功,我国不只是能获得暂时的安稳,至少百年内,都不会受到赵国的干扰。”
襄王苏振兴查看信封上,寄信人的名称。
他立刻向着太监总管王火鸡吩咐道:“本王要在晚宴时,邀请这位名叫庞林的人就餐,你立刻把这人邀请到王宫之中。”
太监总管王火鸡得到吩咐之后,他立刻去办这件事。
襄王苏振兴交代好的事情,他必须办得明明白白。
这样不只是他能获得襄王苏振兴的恩宠,他所在的部落,也能获得极多的好处。
正是因为这样明明白白的好处,部落的长老才会送他来王宫当太监。
……
庞林坐在前往王宫的汽车上,他心情都有些恍惚。
他在寄信之前,就已经想到这一天,但事情真的发生,他心脏依旧怦怦直跳。
自己对权力的渴望,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,他从来都不是淡泊名利的人。
太监总管王火鸡邀请一位平民入宫的消息,也在官场疯传。
当他们了解到,这是一位智囊型人物时,都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。
智囊型人物,不会与他们争权夺利,不值得太过关注。
庞林很快被太监,待到王宫之中。
他看到襄王苏振兴,立刻鞠躬行礼。
襄王苏振兴看着庞林国字脸,一表人才的样子。
一点也不像,提出这样狠毒计策的谋士。
他立刻笑容温和的说道:“庞先生真是大才,现在正值饭点,请庞先生与本王共就晚餐。”
庞林知道这是襄王苏振兴在礼贤下士。
只有他表现出应有的价值,襄王苏振兴才会这样做。
他也没有表现得太过拘谨,被襄王苏振兴看轻。
襄王苏振兴一杯酒下肚,他请教道:“请庞先生给本王,详细解释一下,先生的计策。
这个计策有些地方,本王看不太明白。”
庞林听到襄王苏振兴这句话,他当然知道这是襄王苏振兴对他的考验。
只要他通过这次的考验,荣华富贵触手可得,封侯也不是太难的事情。
庞林语气不急不缓,吐字清晰的讲解道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人类从部落开始,直到组建成为国家,利益一直纠缠着每一个人。
看似一身正直的人,他所求的是名利。
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银币才是他们的最爱。
银币作为社会通用的钱,他可以买到绝大部分东西。
朝廷之前的谋划,为那些移民提供大量的银币,让他们造反拖延赵军的脚步。
这是一个正确的谋划,但却没有考虑到这些遗民的能力。
自古以来,能成事的底层人非常少。
真正造反成功的人,华夏数千年历史,那也只有汉高祖刘邦、明太祖朱元璋和帝国开国皇帝苏河三人而已。
哪怕是造反取得一定势力的人,那也是大浪淘沙,数千上万只势力,才会出现一两位。
出身底层的人,成功非常难。
他们不具备战略视野,只顾眼前的利益。
选择这些遗民做事,付出的代价极大,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,整体效率不高。
臣所选中的目标,不是这些出身底层的人,而是赵国的将军们。
王上先父这一代人,已经向世人证明,开创一个国家,究竟能获得多少利益。
这些人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,他们都无法忍受住,这样庞大的利益。
他们现在之所以没有这么做,只是受限于以往规则束缚住,不知道自己掌握的力量究竟有多大。
手中有兵就有权,有权心中就有野心。
这群人的能力已经被赵国提前筛选出来。
只要能够把他们的野心激发出来,让他们反对赵国。
我国现在遇到的难题,立刻就迎刃而解。”
襄王苏振兴听到庞林讲述他的计策,哪怕是已经看过一遍,在听之后依然激动不已。
庞林的计策一点都不复杂,通过各种手段,让赵国的实权将军独立建国。
只要这个计策能实现,在赵国与襄国之间,就会出现一群缓冲国。
襄国现在所遇到的难题,立刻就会迎刃而解。
襄国不需要担忧北方的威胁,再培养一支可堪一战的海军,南方曹国的威胁也变得可控。
襄国在那时,才能真正变得安宁下来。
襄国的体量有限,又失去了发展的先机。
襄国很难成为地区霸主,只想要安宁的生活。
襄王苏振兴心中还有些疑虑,询问道:“如果某一位领兵的将领,他是赵国的忠臣,你会怎样做?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